缺斤短两还要打人,云南旅游环境仍需整治

  • A+
所属分类:萌事件

游客曝光在云南遇“短斤少两”,揭穿后差点被打,店方叫嚣:吃不起就不要吃。1月27日,云南盐津县。游客郑先生在云南旅游时,在一饭店疑遇短斤少两。郑先生用一瓶矿泉水进行验证,竟称出了1.6斤的重量。揭穿后,郑先生要求按实际重量付钱并开发票被拒。一名工作人员还说,“你就是吃不起”。(一手video)

缺斤短两还要打人,云南旅游环境仍需整治

吃不起别吃、买不起别买,此类透着几分无赖、挑衅甚至侮辱的说辞,是不少无良商家坑害消费者的丑行被揭穿之后,经常挂在嘴边上的。游客的利益已经遭受了侵害,商家还叫嚣“吃不起就不要吃”,游客还哪有选择权?

每一次欺诈宰客事件的发生,都会重创当地形象,进而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,给餐饮乃至整个旅游产业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。同时,更是让当地耗费无数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煞费苦心打造的美好形象,就这么被几个老鼠屎和害群之马给黑得一塌糊涂,令人扼腕叹息。

近年来,与云南旅游有关的负面新闻也委实不少,说是“此伏彼起”也并不夸张。特别是“女游客丽江被打”事件,更是影响巨大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未对此视而不见,也未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而是高度重视、举一反三,以此为契机狠抓旅游管理升级。云南省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上,云南省省长阮成发提出,旅游产业对云南至关重要,要从整治市场乱象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发力,“两手都要抓、都要硬”。随即,“史上最严”的《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》正式实施,最大亮点是明确了属地管理问责,将属地政府主要领导列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,进行考核问责。数月后,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全省查处的276起涉及旅游的案件……可谓是有态度、有行动,紧锣密鼓、步步为营。虽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,但上述态度和举措,无疑为云南旅游挽回了不少负面影响,同时夯实了今后旅游发展和管理的基础,让更多游客重拾信心。

缺斤短两还要打人,云南旅游环境仍需整治

按理说,殷鉴不远、痛定思痛,不管是商家还是监管部门,都应当将破坏当地旅游形象的典型案例烙印心中,绝不能重蹈覆辙。没想到,几年刚过,坑害游客的现象便又重出江湖了。缺斤短两,跟殴打游客导致毁容,虽然不是相同行为,却都性质恶劣,并且毫无意外地,丑闻再次在网络上刷屏,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云南旅游问题再次被无数人提及,感叹当地真是“不长记性”。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,不说让云南几年来付出的管理努力和整改效果付诸东流,起码会大打折扣。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不知道这次风波引发的冲击波,又需要多少时间和努力来进行弥合。

缺斤短两还要打人,云南旅游环境仍需整治。这些年旅游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,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。每当有景区曝出负面新闻,总有网友宣称今后“果断不去”。“果断不去”属于拿脚投票,是游客的权利,同时却也是把双刃剑,一方面“惩罚”了存在问题的景区,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游客自身的利益。旅游休闲是公众的正当权益,也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。某些景区因管理不善、治安欠佳造成游客望而生畏退避三舍,其实是剥夺了游客的一个旅游选择,使他们又少了一个旅游的目的地。假如这样的景区越来越多,游客岂非可能面临“无处可去”、“无处敢去”的尴尬?

类似的丑陋现象,其实并非只有云南一地存在,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过“天价大虾”、“天价鱼”一类的事件。跟很多消费领域的痼疾一样,旅游问题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,想彻底解决当然更非一天两天就可以奏效。这当中说不定会有反复,甚至会有反弹。毕竟,对某些商家而言,肯定试图将暴利进行到底。而对于某些监管部门而言,可能也会出于部门或个人的私利,或者是出于“地方保护主义”,继续罔顾消费者利益,跟无良商家穿一条裤子甚至沆瀣一气、狼狈为奸。相对而言,监管放水才是最可怕的,也是旅游行业痼疾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。对坑害游客的行为露头就打、零容忍,时时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不放手,才是严格管理的态度,才能保持治理成果的根本。

缺斤短两还要打人,云南旅游环境仍需整治

文/乔志峰